外国语学院(旧)
校门图书馆A教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外语育人  招生就业  校友工作  院内下载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知识润乡助振兴 青春绘卷展新篇——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爱童行·筑梦平武”实践团队以多元行动践行时代使命
2025-07-09 16:2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响应“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7月2日—6日,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爱童行・筑梦平武”社会实践团队赴平武县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团队紧扣“儿童教育帮扶、乡村振兴调研、红色研学”三大主线,以专业知识赋能基层发展,用青春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为平武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青年力量。

 

出征部署明方向:青春之约锚定振兴坐标

7月1日,团队在学校知行楼533会议室举行出征仪式。带队老师罗春艳介绍,本次实践目的地垭头坪村是学校对口帮扶地,并强调了本次实践的重要意义,明确团队将聚焦“儿童教育帮扶、乡村振兴调研、红色研学”三大核心任务,以“教育+研学+调研”的立体模式服务平武发展。团队成员坚定表示:“我们不仅是实践的践行者,更是乡村需求的探索者、发展的推动者。”一场以青春之名、向振兴而行的实践征程正式启幕。

 

教育帮扶润童心:知识星火点亮乡村未来

7月2日起,团队走进平武垭头坪村儿童之家,依托师范生专业优势,以“专业+温度”的课程设计为乡村儿童搭建成长阶梯。团队匠心独运,精心策划了少儿英语、绘本阅读、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数学思维训练、音乐赏析、美术创作及安全教育等八门特色课程,为乡村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盛宴。在少儿英语课堂上,老师巧妙地运用拼读卡片,引导孩子们掌握读音与拼读技巧,并通过趣味横生的游戏与抢答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绘本课以阅读为载体,在引导孩子领略故事魅力的同时,纠正普通话发音,助力普通话推广;心理健康课采用趣味活动的形式,为孩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思想政治课通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赵一曼投身东北抗联等事迹,激发爱国情怀;数学思维课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融入小组得分计算实践,让孩子发现数学乐趣;安全课程中,团队创新性地融入了性教育知识,通过小故事和性安全保护手势舞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技能。

此外,音乐、美术课程作为主课的有益调剂,老师们带领同学们尽情唱歌、跳舞、绘画,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放松身心,进一步践行了健康学习、快乐学习的宗旨,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更多色彩与温暖。

 

 

 

精神传承铸信仰:红色基因赋能振兴底气

为更好地服务平武,提升团队综合素质,队员们先后走进平武县南坝镇抗震纪念馆与走马羌寨,接受精神洗礼。在抗震纪念馆,救援部队的壮举、受灾群众的坚韧及灾后重建的成就,通过图文资料与实物展陈立体呈现。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韧性,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感动转化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

 

 

在走马羌寨的红军长征遗迹前,羌绣非遗传承人沈艳燕讲述红军长征故事及自身创业故事,让红色记忆鲜活可触。尽管大雨倾盆,团队仍坚持重走长征路、集体宣誓歌唱红歌,在“风雨侵衣骨更硬”的模拟体验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的时代内涵。罗春艳表示:“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与魂,传承好、弘扬好,乡村振兴就有了更深厚的文化支撑。”队员们激情澎湃的高歌满怀对红色精神的坚定信仰。

 

 

 

微党课引航向:青春使命融入振兴大局

“红色基因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文化根脉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青春使命是我们的行动坐标。”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罗春艳为全体学生讲授《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的微党课。她以红六军团1936年在平武的革命历史为引,用“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案例,将“大道理”融入“小故事”。“青年要像羌绣银针一样,以坚韧之心在乡村振兴中绣出时代新篇。”她的寄语引发强烈共鸣。全体队员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将红色信仰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

 

 

调研问需解难题:数据赋能擘画振兴蓝图

为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团队深入平武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多维度调研,覆盖基础设施、教育、旅游等重点领域,收回有效调研数据300份。数据显示,85%的居民认可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成效,90%对环境卫生表示满意,但75%认为教育资源仍需优化,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突出;60%的乡村计划发展旅游业,85%的居民期待更多元化的社区志愿活动。团队负责人表示,这些数据不仅是问题清单,更是后续发力的方向。这是团队第二年助力平武,接下来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总结提升再出发:长效赋能续写振兴新章

团队坚持每天晚上复盘当天工作,反思总结并部署次日任务。在实践总结会上,罗春艳肯定了“儿童成长关爱有温度、乡村数据采集有深度、红色文化传播有广度”的实践成效,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前期准备不足、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平武的联系,通过“定期回访+项目孵化”模式,力促教育帮扶成为常态、红色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乡村调研成果有效转化,让青春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持续闪耀。

 

从儿童之家的琅琅书声,到抗震救灾馆的精神洗礼;从长征遗迹前的初心宣誓,到田间地头的调研足迹,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爱童行・筑梦平武”实践团队用5天的实践,在平武大地上写下了“知识赋能、青春担当”的生动注脚。外国语学院连续两年在平武开展社会实践,让大学生用知识传递希望,用行动守护根脉,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征程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图文:宋涛、任桦君  审核:崔芸)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