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师范青匠”志愿宣讲团(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以“理论学习—实践宣讲—价值引领”闭环体系为核心,在四川广安、绵阳两地开展系列主题宣讲。团队从青年视角出发,深刻诠释红色精神,巧妙融合科学知识与家国情怀,使“两弹一星”的时代光芒照亮并启迪更多人的心灵。
精耕细作:让红色宣讲“贴民心、有温度”
为避免宣讲“隔靴搔痒”,团队前期召开多轮研讨会,精准适配不同受众的认知维度:针对青少年,团队精心策划了“科学家故事分享+《功勋》影视片段赏析+辐射防护知识互动问答”三维互动,借助鲜活案例,将抽象理论生动展现。针对社区居民,则以“家常话讲家国事”为切入点,把于敏“放弃十年研究投身氢弹攻坚”等往事讲得“听得进、记得住”。宣讲稿字字珠玑,既彰显了科研先辈的坚毅与担当,又巧妙融入生活情感,让“两弹一星”精神跨越历史课本,深深扎根于群众心间。
扎根一线:“线上+线下”织密精神传播网
7月盛夏,在带队老师罗春艳的带领下,团队走进广安市柑子园社区开展沉浸式宣讲。活动现场暖意融融:孩子们围绕在志愿者身旁,不断提问,眼中闪烁着对科学世界无尽的好奇与渴望。社区老人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深情感慨:“这份精神,无疑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社区服务更应传承并发扬这份无私的奉献情怀!”年轻群众更是毫不掩饰地说:“我们要将个人理想深深植根于国家发展的伟大征程中。”这场覆盖数百人次的宣讲,串联起“故事—知识—价值”的传播链条,让红色力量在互动中扎根。
8月,团队再赴“精神高地”——中国(绵阳)两弹城,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崔芸与党政办主任罗春艳的带领下开展实地研学。在邓稼先旧居前,全体成员整齐列队,深深鞠躬,表达无尽的敬意。聆听讲解员讲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往事时,不少志愿者红了眼眶。结合研学感悟,团队录制微视频《踏戈壁书岁月璀璨华章,践初心铸“两弹一星”精神》,以青年视角解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覆盖面,实现红色文化“线上开花、线下结果”。
廉洁铸魂:让精神传承“有深度、见初心”
活动特别融入“追寻稼先足迹,弘扬廉洁家风”主题教育,通过“实物见证—场景还原—故事讲解”三维模式,深入学习邓稼先“拒绝特殊待遇”“奖金分与同事”等廉洁事迹。现场,崔芸以“隐姓埋名的清醒”“艰苦奋斗的自觉”“纪律如铁的坚守”为关键词讲授廉洁党课,通过师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引导大家将纪律意识与家国情怀深植于心,践行于日常。
接下来,团队将在9-11月继续走进绵阳周边中小学与社区,精心策划“红色故事小课堂”和“精神传承辩论赛”等特色活动,计划举办10余场理论宣讲,旨在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式,让“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精神深入人心。本次实践活动,不仅生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更体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血脉、勇挑强国重担的担当精神;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理论研学润心+实践行动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育人实践中的显著成效,以“学思悟”与“知信行”的深度融合,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写下了生动注脚。
(文:罗春艳、胡雨琴 图:黄永琪 审核:崔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