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旧)
校门图书馆A教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外语育人  招生就业  校友工作  院内下载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双线推普筑桥梁 青春赋能乡村兴——外国语学院“语同音·人同心·乡村兴”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5-09-08 16:5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绵阳师范学院“语同音・人同心・乡村兴”志愿服务团队于8月2830日在带队老师罗春艳的带领下赴绵阳市梓潼县,以“场馆互动+乡村深耕”双线模式开展推普活动,用语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趣味互动启智慧,推普宣传入人心

为更高效推进此次推普活动,团队积极与梓潼县图书馆对接,并联合梓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梓潼县图书馆共同举办了“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推普活动。团队围绕“轻松学普、快乐交流”这一核心,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力求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沉浸式感受普通话的独特魅力。

 

活动开场,罗春艳诚挚地表达了对梓潼县图书馆提供的实践平台的感激之情。值此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罗春艳深入阐述了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意义与重要性。她指出,普通话不仅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传承历史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学好普通话,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中汲取力量;说好普通话,能够让中国故事跨越地域界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生动讲述,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罗春艳鼓励现场参与者积极说好普通话,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将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

 

在知识讲解环节,志愿者结合鲜活案例,从日常沟通的便利、个人发展的拓宽,到乡村文化的传播、时代发展的衔接,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推广普通话的深远意义,让现场群众直观理解了“语同音”对生活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互动环节更是活动亮点:趣味视频生动剖析方言交流中的误解场景,引得现场阵阵欢笑;歇后语接龙、猜谜语闯关、断句挑战赛等小游戏轮番上演,小朋友们踊跃举手、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纠正发音、熟悉字词,轻松掌握普通话知识。活动尾声,团队还向参与学生发放推普宣传单,内容涵盖普通话日常用语、推广意义等,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效,让“说好普通话”的理念走进更多家庭。

 

 

调研走访听需求,适老推普暖民心

为使推普工作更契合乡村实际,团队深入梓潼县各乡镇,聚焦“老年人普通话普及”开展专项行动,通过“调研+宣传”双举措打通推普“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首先采用入户走访、现场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详细询问村民家庭普通话使用频率、日常交流语言偏好等情况,精准把握乡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语言需求。针对老年人认知特点,团队精心制作了动画短片,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普通话在就医、购物及与子女视频沟通等日常场景中的应用,以及不会说普通话可能遭遇的交流障碍,让老年人直观感受“学好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同时,团队向老年人发放图文并茂的推普宣传单,宣传单字体放大、内容简化,重点聚焦日常基础用语,志愿者还一对一耐心讲解,助力老年人理解内容、记忆用语,切实降低学习门槛,让推普宣传真正“适老”又“暖心”。

 

 

 

本次梓潼县推普活动,不仅让普通话走进乡村场馆、深入农家院落,更搭建起语言沟通的桥梁,为乡村文化融合与发展注入活力。而这背后,是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对“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乡村振兴”育人使命的深度践行,学院主动与梓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图书馆等地方部门开展沟通协作,整合校地资源;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推普方案,采用“趣味化”方式吸引青少年、运用“通俗化”策略服务老年人,让推普工作既“接地气”又“有温度”;同时,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锤炼社会服务能力,将专业所学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接下来,学院将持续以“语同音”为纽带,创新推普形式、拓展服务范围,让青春力量持续助力乡村语言沟通效能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外语学科特色动能。

 

(文:向军遥、罗春艳  图:魏雪  审核:崔芸)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